
弹指十年,蓦然回首。面对凶险的市场环境、冷峻的竞争对手、捉摸不定的政策风险以及企业内生的各种困境,张秀华凭借清晰的职业规划、精进的职业追求、坚韧的女性特质、专注的职业态度,走到了今天
中国的地产界素来被视为一台男人的大戏,“她势力”式微。
但上海地产界的男人们时常会谈及一位略施粉黛却端庄大方的台湾女人。9年前,她创立了一家房地产行销代理公司;9年后,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海地产界的男人们戏言:上帝真是发了疯,把美丽和智慧都给了她。
她就是富阳(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富阳”,0352.HK)的执行董事张秀华。这是一位既迷人又令人敬慕的女人,有着弹簧般的舌头、钢铁般的意志和狮子般的好胃口。在她的辅助下,富阳日前在香港上市,展开新一轮的开疆拓土。
告别全职太太
在台湾,流传着一曲新民谣:“如果不想受shanghai(伤害),就请赶快去shanghai(上海)。”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批台湾同胞移民上海,张秀华便是其中一员。
1995年,张秀华新婚后第5天首次来到上海。“当初之所以选择上海,是因为台湾人对上海好似一见如故。对于上海,是一种浸染在回忆张爱玲和白先勇小说中的喜爱。”
刚来的时候,曾经在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张秀华在家里做起了全职太太,但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她和先生一起开始了有苦有甜的创业之旅。
那时候来自台湾的年轻女子很少,张秀华每次回台湾,整个飞机上大多是往返两岸的旅行团和男性经理人。不同于许多女子沉浸在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当中,告别全职太太的安逸生活成了张秀华收获今日成就的关键一步。
“在新兴市场,才有机会创造不可能的未来。大陆虽然起步比台湾晚,但是给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机遇。另外,那时候的房地产业虽然已经处于谷底,但转折也即将开始。选择谷底进入,对发展企业来说却是良机。”她认为。
没有殷实的家资,没有显赫的靠山,富阳的创业历程在上海开始了。
公司草创时期,她因为性格外向,除了身兼财务、前台、剪报纸、电话试调等数职之外,还要出去开发市场。她第一次接案子时,带着“一种很怯生但又不得不勇敢面对的心态”接洽了一位40多岁的开发商老总。
回忆创业时的同甘共苦,张秀华说,没结婚时她和先生分在两地;结婚了,在上海共同打拼的日子倒像在热恋。夫妻俩经常到上海各处考察地块,有一次不知不觉中竟走了七个钟头。
张秀华解释当时的创业策略是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理论,“那时,徐汇、人民广场等一些苏州河以南的区域是比较好的,我们创业时就考虑苏州河以北的区域,选择了像闸北、普陀、浦东这样当时较偏远的区域。经过几年积累,1998年我们开始接手在浦东几十万平方米的案子,这是公司独家代理的第一个大型个案,由此积累了进军徐汇的条件。”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