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咒语;创建“代代相传”的辉煌。
这个月,“榜单爱好者”胡润在上海又发布了一项颇为特别的排行榜--《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搜集了全球 100 家历史最为悠久的家族企业。其中,第一名是来自日本的建筑企业金刚组,已经传到第 40 代,有 1400 多年的历史;而第一百名也有超过 225 年的历史,是传到第六代的美国农产品企业 St.John Milling。
据统计,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目前有34%是家族企业。不论是在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中,家族企业都在本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美国,家族企业的比例占到80-90%,对全国GDP贡献了超过六成的份额。在欧洲的一些国家里,这个比例还要更高。而在中国,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家族企业的数量近年来也呈现级数增长的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胡润的这个家族企业榜单真正引人关注的部分,其实并非这些上榜企业的历史有多么悠久,而是在榜单之外,还有更多的家族企业难以获得持续性的成功。根据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研究结果: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5%的家族企业在三代以后还能够继续为股东创造价值。
管理专家们认为,家族企业的危险在于,创始人的第二代,在商业敏锐度和敬业度方面,往往与其父辈不可同日而语;而第三代接手时,家族成员之间的权力、利益争夺将变得更为纠缠不清,以至于企业的发展被搁浅。因此,“创造、继承、毁灭”,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富不过三代”都像是一道难以打破的咒语。
目前,中国一些成功的家族企业已开始进入第二代,出名的“父子兵”有格兰仕的梁庆德和梁昭贤、世茂集团的许荣茂和许世坛、以及方太厨具的茅理翔和茅忠群等等。这些企业正在如日中天,然而如何才能做到代代传承,而不是渐趋没落呢?胡润的家族企业榜单中,那些能够持续经营的长寿企业们提供了这样几点借鉴:
[1] [2] 下一页